天津坚持问题导向,瞄准制约人才聚集的体制机制障碍,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,让这些人才引得来、留得下、发展得好,助推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2018年5月,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行动计划,全面放宽落户门槛,截至今年5月,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5万。但是在发展中,有些企业又提出了新问题。天士力控股集团天津总部,今年新引进了近百名市场运营人员,他们大多受学历限制,不符合海河英才学历型、技能型等人才落户条件。
为此,今年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计划升级版。完成了4批、42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认定,这些企业,只要董事长签字,缺学历的人才也可以落户。天士力被认定为领军企业后,59人实现落户。
截至目前,全市企业自主引进人才达到了4100多人。人才越聚越多,可是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邵江,在航天航空领域工作了近20年,是精密测量设备研发领域的高手,拥有多项发明专利。看中了他的专业能力,普达迪泰智能装备科技公司把他挖到了天津,担任副总经理。
普达迪泰位于西青中联产业园里,周围居民区不多,而邵江他们搞研发,经常加班,不能离公司太远。所以自从他们来到天津,给他们租房也成了公司最头疼的事儿。
为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难题,今年初,西青区成立了一个新部门——吸引人才服务办公室。从人力、招商等部门抽调骨干,担任人才专员,走访企业。他们发现,西青区7000多家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,大多都存在像普达迪泰这样的问题。在区里的综合考察协调后,决定把中北镇新城市中心附近一处原计划对外出售的住宅,改造成人才公寓。
服务办引进了专业物业来运营人才公寓,提供近500套房间。家具一应俱全,人才拎包入住。同时,配备健身房、阅读室、活动室等。单套租金在1900元到2300元之间。符合条件的本硕博人才,每月还能享受1000到3000不等的生活补贴。现在,普达迪泰的10多名员工都住进了人才公寓。
天津不断完善招才引智的配套政策,今年5月出台《天津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》,允许商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,建设人才公寓,同时盘活闲置楼宇,加大筹集建设力度。目前,认定支持15处市级人才公寓,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、房间1.6万多套,可以解决6.4万人的安居问题,减轻了企业和入住人才的压力。此外,各区还结合实际,为人才及其配偶、子女优先办理进津落户手续;对人才随迁子女需要入托入学的,由区教育部门提供区内公办优质教育资源。
到今年底,天津累计引进海河英才超过24万人,平均年龄32岁,引进人才75%是本科以上学历,新引进两院院士、长江学者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112人,博士、博士后等青年后备人才2100多人。
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同时,天津还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。大力实施了企业家队伍建设“111”工程,选拔培养100名杰出企业家、1000名新型企业家和10000名优秀企业家。依托在清华大学设立的企业家培训基地,已经有200多人次企业家到清华大学研修学习,50多人次到华为、腾讯等公司考察对接。
高质量发展要靠高水平的企业,更要靠高水平的人才,天津将继续围绕战略型新兴产业、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,出台实施“项目+团队”的支持服务办法。